“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高端论坛·前沿论坛 会议纪实

发布时间:2022-12-21 10:20点击:


12月18日下午,由环球360会员登录新闻与新媒体学院主办,新媒体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西部融媒体研究院、环球360会员登录出版社、《环球360会员登录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数据智能与传播社会研究团队共同协办的“‘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高端论坛”前沿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前沿论坛”特别邀请到六位学界知名教授相聚云端,围绕坚持创新发展、聚焦前沿技术赋能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问题,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分论坛由环球360会员登录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特聘研究员新媒体系主任马晓悦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北师大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洪忠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主任秦兵教授,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计算与艺术交叉研究中心主任、工信部智能感知与计算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斌教授,复旦大学媒介管理研究所所长朱春阳教授,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院长卢炜教授,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淑华教授分别做了题为《基于机器行为的智能传播新范式》《社交媒体中的情感计算》《计算艺术交叉:前沿探索与实践》《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价值坐标》《浙江民营影视海外传播探索与实践研究》《乡村老年群体的“抖音社交”与“媒介养老”现象研究——以豫中某乡村为例》的主旨演讲。


张洪忠教授指出,现有传播学理论体系无法对当下“人、机混杂”的信息进行解读,面对智能传播时代,研究主体应从“人”转向“人+机器”。面对机器行为将产生的大量数据、以及机器行为逻辑与人行为逻辑的差异等新问题、新挑战,他在传统社会学理论范式上引入“人/机器”的维度,提出“人+机器”的行为范式研究,并从机器行为的产生机制、发展、功能、进化轨迹探讨了机器行为范式下的传播学研究途径。他谈到,智能传播的机器行为包括社交机器人、机器写作、算法、智能语音、图像识别、深度伪造等,其中社交机器人在社交空间不仅会影响媒体议程,也会对公众议程产生深刻的影响。最后他指出,人机混杂的时代,面对机器行为对传播学研究发出的新挑战,我们需要用新的范式去研究,只有这样传播学才能保持解释力和生命力。

秦兵教授谈到,人工智能发展在经历了计算智能、感知智能阶段后,正向能理解会思考且具有情感的认知智能阶段迈进。赋予计算机情感计算能力的研究愈发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机器情感计算是机器理解人类情感和生成情感能力的关键技术,也是人类情感与机器情感形成人机交互密切关联的一环。而社交媒体正是机器观察人类情感的重要窗口与资源获取池,在粗粒度和细粒度情感分类描述、隐式情感分析与文本情感归因分析下,机器计算助力剖析事件、应对社会舆情,在基于用户个性化的情感用词判断、跨领域情感对比和指定情感类别生成情感表达下,机器计算能探知与人类共情的互动,以解决更多现实问题。当下真正具有自主意识的机器情感尚未到来,情感计算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郭斌教授分享了计算与艺术交叉学科关于AI虚拟形象塑造、个性化广告设计及美学计算与生成等前沿领域的研究。并通过讲述技术原理、播放相关视频,展示了可定制、高拟真的网络虚拟机器人(AI-Mate)的研发现状。他指出,对于群智知识图谱构建增强个性化产品生成、衡量美学度量的指标、海报生成和数字非遗与文化传播等方面,AI技术能够应用于文化宣传、艺术创作、智能设计等领域,并进一步延伸传统学科发展和变革的方向。

朱春阳教授谈到,全媒体传播体系理念的提出是呼应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价值目标,是适应现代传播体系的新要求。全媒体传播体系也是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子方案,其中“四全媒体”是新型主流媒体实践的坐标和指南。他提出,面对“全世界在观看,二十四小时在线,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现状,实现“全员媒体”的是大势所趋,在“全程媒体”发展过程中,需结合后真相时代的社会情绪修复趋势,应对社会问题,“全息媒体”是借助智能媒体技术真正实现共时观看效果,打造“全效媒体”是打造网上网下社会共识同心圆,可以更好的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卢炜教授以“华流出海”为关键词,对浙江华策影视的海外传播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指出,华策影视通过优质作品、影视IP、行业平台等作为出海传播策略、自主创建华语影视剧海外新媒体传播宣发矩阵“华剧场”、建设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区,从而成功构筑了海外新媒体传播宣发一张网。在后疫情时代和新国际关系背景下,民营影视也面临各种经营与传播危机,因而以政策支持影视海外传播、以精准传播推进影视剧出海、建构新媒体频道集约效果,是未来民营影视展现中国形象、促进文化传播的有力一步。

张淑华教授聚焦乡村老年群体,对老龄化症候与数字化的现有矛盾进行了深入探讨。面对老龄化传播的学术转向,她通过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深入河南乡村,发觉乡村老年人线上社群媒介交往的新可能。在我国养老模式进入智慧养老与数字化媒介使用阶段,新媒介成为了乡村老年人共享内容、获得共享性互助支持和基于“我们”的共享性身份塑造的渠道,对老年人具有虚拟陪伴与精神抚慰、关系拓展和社会参与、群体连接与公共性复苏等功能。同时还强调在媒介养老实践中,新媒体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设施,在应用过程中需注入文化治理和精神引领方向,从而规范媒介养老的制度设计。

最后,孙鹤立副院长进行了总结并对承办此次论坛的数据智能与传播社会研究团队进行了介绍。她衷心感谢六位教授围绕智能传播、情感计算、人工智能艺术、“四全媒体”、海外传播、“媒介养老”等前沿话题,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带来的饱含学术性、思想性和前沿性的学术盛宴。她指出,全媒体时代,如何利用前沿技术为全媒体传播建设赋能,是当下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大潮已起,新闻人需要顺势而行,在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下,我们要拥抱新技术、运用新技术、努力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中国样本。

数据智能与传播社会研究团队简介

“数据智能与传播社会研究团队”由孙鹤立教授担任首席专家,主要成员有刘斌、张立、马晓悦、蒙胜军、牛耀红、沈霄、赫中华、刘蒙阕、廖政贸、霍斐等10位老师。该团队主要依托大数据技术、利用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方法探究网络信息传播规律,探讨网络社会服务新模式,包括情感计算、谣言检测、推荐算法、数字媒介经营管理、数字社区、媒介与儿童等,旨在开辟大数据驱动的网络社会服务及治理新途径。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