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来华:舆情表达机制建设与协商民主发展

发布时间:2019-04-06 16:06点击:


4月5日,“新媒体学科融合与卓越新闻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环球360会员登录召开。本次论坛围绕“新媒体跨学科融合”、“智媒时代的卓越新闻人才培养”等相关议题展开,旨在解决如何培养能驾驭新型传播手段的卓越的新闻传播人才的问题,这不仅是对“传统学科壁垒已经打破”的新的时代特征的适应,更是对媒体融合,建设全媒体的积极探索。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天津市舆情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二级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来华,以提供应用方法和展示特例为出发点,就“舆情表达机制建设与协商民主发展”这一议题发表主旨演讲,这一议题也是王来华老师刚刚正式结项的一个国家社科规划的一个特别委托项目,代表了王来华老师最新研究成果。

在王来华老师看来,对理论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因此他首先阐释了“舆情”的概念——舆情是进行舆情研究的起点,实质是:社情民意表达。王老师还分析了舆论和舆情的异同,两者可以相互联合转换推动,但是要明确舆论内容是多主体的,包括宏观、中观、微观等多个层面,而舆情集中反映、关注的是民意部分。另外,老师还提到舆情研究其相关工作包含着与社会心理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政治学等学科的交叉,今天的分享内容,今天的演讲内容就是舆情研究与政治学的结合。

另一个重点是舆情研究和舆情信息工作与协商民主工作之间的基本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有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通过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民主发展,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的’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当中。’是对促进“民主政治参与”的很好的表达。”王来华老师说。而舆情研究和舆情信息工作就集中在关注、吸收、分析、研判与民生和民主直接相关的民众社会政治态度反映上面。舆情研究和舆情信息工作存在于协商民主的各个主要领域。舆情的发生和变动,带有很强的微观性特征,它们经常性地处于实际生活层面,表现为富有实际内容,比如以各类具体的民生、民主问题为主的情绪和认知波动。因此,舆情表达机制建设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常常在基层协商民主当中发挥更加广泛和特殊的作用。

最后,王来华老师分享了他长期研究中的真实感受,即只有当民众参与方可以充分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合理利益诉求时,民主协商才会真正开展起来。相对的,如果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协商民主工作或者会开展不起来,或者会在协商过程和结果方面受到干扰或扭曲。强调舆情表达机制建设与协商民主工作的相互关系对于协商民主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深刻影响。

供稿:何佳苗

摄影:周京乐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