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安:公共传播范式下的人才培养变革

发布时间:2017-06-04 00:14点击:


6月3日上午,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做了题为“公共传播范式下的人才培养变革”的主旨报告,从范式变革、培养定位、实践教学三个方面,结合中山大学改革实际经验,探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变革方向。

张志安教授提出,现阶段社会正在形成新新闻生态系统,自媒体、机构媒体、专业媒体三足鼎立,新闻传播学业态正面临重塑,从单一的精英机构传播新闻回归到信息分享和互动。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应抛弃仅面向一个衰落和重构的新闻业的传统,而应该面向一个正在发育并受到制约的公共新闻业和更加繁荣兴起的公共传播业。立足新闻传播,面向公共传播可以成为新闻教育的新范式,要跳出面向职业机构培养的传统,而更多地要面向社会,面向广泛兴起的公共传播业培养人才。

“要以人文精神引领新媒体人才的培养,要以融合创新跨学科的方式来推动传播学打开边界,进行新视角的范式研究。除了传统的采、写、编、评外,融合新闻、设计表达、专题研究等课程群愈加重要。”张志安教授说。

张志安教授还向与会人员介绍了中山大学建立的三个实践教学平台,即新闻实践平台、传播实训平台及实验教学平台。”作为对接媒体的新闻实践平台,谷河传媒不仅能够提供专业训练的机会,并且通过新闻报道的参与,促进学生关于公共政策的思考,培养其公共服务的精神,以此超越了专业媒体人原来的职业需要。“中山大学的实验教学平台围绕融合采编实验室建设了内容采集实验平台、受众研究实验平台、创意表达实验平台等三大平台,并开设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受众行为与心理实验室、交互设计实验室、新闻摄影实验室、纪实影像实验室、电视演播实验室等六个实验室。

同时,张志安教授认为,新闻传播教育的优劣应着重分析其教学成果产出,使学生具备社会调查和写作技能,终身0社会学习的技能,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等技能及思维能力。他总结说,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应围绕四个主要方向进行,一是打破以媒介为边界的专业设置,二是注重研究方法的教育和公共传播的素养,三是从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和兴趣出发,四是注重质量保障和能力达成的培养体系。

供稿:马延适

热文推荐